繼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元年之后,機器人產業的元年也要來了,2025年或將成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歷史拐點。
隨著生成式AI掀起技術革命浪潮,國內連接器頭部企業正瞄準機器人賽道:立訊精密加碼50億元建設機器人總部基地,長盈精密已獲多家國際頭部客戶定點項目,瑞可達人形機器人連接器進入試產,維峰電子高速連接器批量應用于自動化場景。
連接器企業正將消費電子、汽車領域積累的精密制造技術延伸至機器人賽道,一場圍繞機器人核心連接技術的行業趨勢已然來臨。
01 | 商業化臨界點?人形機器人百億市場在望
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大語言模型的突破,正推動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加速邁向商業化。這類機器人深度融合AI決策、精密傳動與仿生材料技術,被視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后的下一代顛覆性產品。
據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8億美元爆發式增長至2028年的13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50%;中國作為核心戰場,2029年市場規模預計達750億元,占全球32.7%。
近年來,連接器廠商也在嘗試從家電或消費電子市場往價值量更高的機器人領域拓展。隨著生成式AI推動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加速商業化,單機連接器價值量攀升至5000元。
然而連接器行業面臨三重壁壘:技術端需突破微米級精度、10萬次插拔壽命等極限性能;競爭端遭泰科、安費諾等巨頭依托汽車/航天技術的降維壓制;產業端需跨越5-10年商業化空窗期,平衡研發投入與生存壓力。

人形機器人 圖/包圖網
當前,人形機器人連接器市場仍處于技術驗證和小批量應用階段,市場規模在數千萬至數億美元區間。
但隨著特斯拉、優必選等企業明確2025-2030年十萬至百萬臺級量產目標,配套連接器市場規模有望在量產窗口期突破10億美元大關。這一前景已吸引立訊精密、長盈精密、瑞可達、維峰電子多家連接器企業加速布局。
02 | 風口已至?連接器頭部企業押注機器人賽道
在人形機器人產業爆發的前夜,連接器頭部企業正以差異化路徑加速布局,撬動機器人賽道的增長紅利。
作為行業龍頭,立訊精密以50億元重注開啟全產業鏈布局,而長盈精密、瑞可達、維峰電子等企業則分別從技術遷移、場景滲透、工控基因等維度切入,共同勾勒出連接器行業的 “機器人突圍圖譜”。
• 立訊精密:重投50億加碼機器人市場
近日,立訊精密宣布斥資50億元在常熟建設機器人總部基地,劍指工業機器人研發與智能裝備制造。這是其2024年營收達2687.95億元、凈利潤116.94億元后,向新增長極的重磅進軍。
產能規模方面,機器人總部基地項目占地66畝,預計達產后年產值超100億元,引入3000+專業人才,構建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
技術融合層面,集成AI視覺識別、高精度傳感、高精密傳動三大核心技術,為長三角及全球企業提供智能化升級方案,強化技術溢出效應。
產業協同布局上,通過與常熟本地消費電子、聲學通信等優勢產業深度聯動,構建“智造+服務”全生命周期生態,形成產業鏈橫縱向雙輪驅動格局。

根據《國際線纜與連接》所整理的信息,去年立訊精密消費電子業務增速放緩至 13.65%,而汽車互聯業務同比激增 48.69%,凸顯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的緊迫性。據悉,立訊精密戰略性追加江蘇立訊機器人1281萬元投資,累計注資達1.03億元,釋放出加碼機器人賽道的明確信號。
當前,立訊精密戰略布局已形成工業與消費雙線并進格局:在工業端,聯合中國聯通研發工業級人形機器人,聚焦設備巡檢、高危作業替代等場景;消費端則規劃2025年推出掃地機器人、洗地機等家庭服務產品線,切入萬億級智能家居市場。
年報同時披露前沿領域布局規劃,包括自研的1.6T OSFP ACC有源銅纜已應用于高端數據中心,滿足AI訓練模型的高帶寬需求。這種底層技術積累,為其切入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提供了重要支撐。
• 長盈精密:戰略卡位與技術突圍并行
與立訊精密同作為蘋果供應鏈核心企業,長盈精密在機器人領域的探索呈現戰略定力與短期承壓的雙重特征。
其2024年財報顯示,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業務營收2912萬元,同比下滑42.07%,占總營收比重不足1%,子公司深圳市長盈機器人更錄得-23.07萬元的凈利潤拖累。
但長盈精密仍看好機器人在工業及服務場景下的迅速發展,其去年更是取得了多家國內外人形機器人客戶的定點項目。
通過持續加碼機器人賽道,長盈精密旗下廣東天機智能2024年7月發布的雙臂協作機器人Marvin,利用MEMS傳感器技術實現0.5N力控精度,預計2025年下半年完成產能擴容;2025年3月,與新能源檢測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重點開發具身智能在工業場景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天機機器人 圖/長盈之窗
據悉,長盈精密機器人業務自2017年對外累計收入超過13億元人民幣,目前人形機器人零部件產品也已開始量產交付。而在零組件研發方面,其機器人手指套項目已進入材料復合技術攻堅階段,TPU注塑纖維布與ABS小件的多材質結合強度驗證正在推進。
• 瑞可達:連接器技術全場景滲透
根據瑞可達公開的投資者關系信息,其認為機器人產業作為未來具有極大成長空間的市場。對于機器人領域的布局,瑞可達目前主要集中于連接器與線束技術攻堅,已針對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場景開發低壓連接器、電源連接器、Type-C及以太網線束系列產品。
去年,瑞可達多項技術、產品取得新突破,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連接器和線束開發完成,并成功與行業的頭部客戶進行合作。其工業機器人連接器滲透率持續提升,銷量穩步增長,同時低空飛行器、醫療、服務器等新領域項目逐步進入試產及量產。
• 維峰電子:工控基因賦能差異化競爭
維峰電子憑借工控領域技術積累,將I/O、WD、WF系列連接器導入機器人市場。其量產的0.5mm板對板高速連接器(如PDR-PH-RD32)已用于工業機器人信號傳輸,滿足大帶寬、高頻率需求。
維峰電子還計劃通過“高穩定性+長生命周期”的產品特性,與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客戶建立深度綁定。
03 | 小結:機器人產業競速下的生態重構
人工智能技術躍遷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從“技術驗證”邁向“生態重構”。2025年前機器人以工業場景小批量落地為主,2030年后隨成本下探,服務機器人或進入消費級市場,人形機器人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連接器細分戰場,行業已形成差異化突圍格局:
立訊精密50億元重注機器人基地,構建了機器人產業從連接器線束等核心零部件到系統集成的全鏈條競爭邏輯。長盈精密依托消費電子精密制造基因,以零部件技術突破人形機器人系統集成難題;瑞可達通過機器人高速線束卡位人形機器人信號傳輸高地;維峰電子則將工控連接器的極致可靠性標準導入機器人領域。
連接器頭企布局機器人賽道的背后,不僅是單個企業的戰略抉擇,更是整個行業向高附加值領域躍遷的縮影。
未來,具備技術沉淀、生態整合能力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而如何平衡短期投入與長期回報,將是所有參與者必須面對的課題。在顛覆性技術革命的十字路口,連接器行業的競逐才剛剛開始。 |